自去年四季度提速常態化以來↟₪▩☁╃,有關IPO的任何訊息無不挑動市場敏感的神經↟₪▩☁╃,其中對新股質量的擔憂尤引發關注•│╃╃。
6月9日↟₪▩☁╃,在證監會例行新聞釋出會上↟₪▩☁╃,新聞發言人鄧舸首次從正面以資料的形式↟₪▩☁╃,披露了今年前四個月的IPO稽核情況•│╃╃。其中35家終止審查↟₪▩☁╃,18家被否↟₪▩☁╃,IPO審結透過率不足八成•│╃╃。實際上↟₪▩☁╃,若把時間拉長至 的6月9日↟₪▩☁╃,審結透過率恐將更低•│╃╃。
同日↟₪▩☁╃,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↟₪▩☁╃,IPO加速意味著首發企業基數的增加↟₪▩☁╃,被否企業數也因此會增加↟₪▩☁╃,但監管層往後最主要的任務仍是把關IPO材料的真實性↟₪▩☁╃,提高新股質量•│╃╃。
審結透過率持續走低
數字並不會撒謊•│╃╃。
管這半年多來伴隨著IPO提速常態化的出現↟₪▩☁╃,加之市場行情不振↟₪▩☁╃,對這一政策的不同聲音便一直存在↟₪▩☁╃,但如果從客觀資料的角度來看↟₪▩☁╃,一些聲音所代表的觀點和結論或許並不準確•│╃╃。
在6月9日的證監會例行新聞釋出會上↟₪▩☁╃,鄧舸披露了今年前四個月A股IPO稽核資料•│╃╃。其中↟₪▩☁╃,終止審查(申請撤回)和未透過發審會(被否決)IPO企業情況分別達35家和18家•│╃╃。
∵體來看↟₪▩☁╃,35家終止審查的IPO企業中↟₪▩☁╃,經營和財務狀況異常成為其中的最大理由↟₪▩☁╃,共計22家佔比62.86%•│╃╃。其餘如會計核算的規範性存疑☁₪✘、業績下滑和股權或戰略調整問題↟₪▩☁╃,則分別有5家☁₪✘、4家和4家↟₪▩☁╃,佔比則對應為14.28%☁₪✘、11.43%和11.43%•│╃╃。
而在被否決的18家首發企業裡↟₪▩☁╃,內部控制存疑與經營☁₪✘、財務狀況異常成為被否的兩大主因↟₪▩☁╃,分別為6家和5家↟₪▩☁╃,總佔比超過六成•│╃╃。另外↟₪▩☁╃,持續盈利能力☁₪✘、關聯交易及申請檔案的內容問題等三個原因↟₪▩☁╃,也成為1-4月首發企業被否的因素•│╃╃。
此外↟₪▩☁╃,鄧舸還披露了今年截至5月19日的IPO審結透過率資料↟₪▩☁╃,為73.15%↟₪▩☁╃,未透過(包含終止審查和否決)率則為26.85%•│╃╃。
實際上↟₪▩☁╃,若將IPO稽核的時間延長至 ↟₪▩☁╃,審結透過率和未透過率仍與前期持平•│╃╃。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資訊資料統計發現↟₪▩☁╃,截至6月9日↟₪▩☁╃,今年共計有257家首發企業進入發審委會議進行稽核↟₪▩☁╃,但最終被核准的僅有214家↟₪▩☁╃,其餘的30家被否決↟₪▩☁╃,7家取消稽核↟₪▩☁╃,以及6家被暫緩表決(包括此後最終過會的香飄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)•│╃╃。以此計算↟₪▩☁╃,截至目前的IPO首發透過率僅有83.27%↟₪▩☁╃,否決率則升高至11.67%•│╃╃。
若再將 的終止審查企業數(據不完全統計達48家)合併計算↟₪▩☁╃,則今年至今的IPO審結企業數為292家(即透過的214家☁₪✘、否決的30家和終止審查的48家之和)↟₪▩☁╃,審結透過率僅有73.29%↟₪▩☁╃,未透過率則為26.71%•│╃╃。
“今年以來↟₪▩☁╃,證監會繼續嚴把稽核質量關↟₪▩☁╃,採取多種措施和手段↟₪▩☁╃,嚴格實施IPO各環節的全過程監管↟₪▩☁╃,以從嚴監管促進優質企業上市↟₪▩☁╃,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•│╃╃。”鄧舸說•│╃╃。
粉飾業績成監管重點
“相比於淨利潤規模的大小↟₪▩☁╃,目前監管層對擬IPO企業稽核更關鍵的因素↟₪▩☁╃,或許是對其成長穩定性和規範性問題的關注↟₪▩☁╃,這使得企業的業績波動不再難以接受↟₪▩☁╃,增長的壓力也因此略有所降低•│╃╃。”華南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•│╃╃。
實際上↟₪▩☁╃,此前一位監管層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↟₪▩☁╃,今年的主要工作↟₪▩☁╃,除了繼續推動IPO提速常態化↟₪▩☁╃,以此來解決IPO堰塞湖問題外↟₪▩☁╃,也將著重關注上市公司的質量問題•│╃╃。
而在6月9日證監會新聞釋出會上↟₪▩☁╃,鄧舸亦同步強調了這一點•│╃╃。他表示↟₪▩☁╃,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強化發行監管↟₪▩☁╃,嚴格稽核↟₪▩☁╃,在嚴防企業造假的同時↟₪▩☁╃,嚴密關注企業透過短期縮減人員☁₪✘、降低工資☁₪✘、減少費用☁₪✘、放寬信用政策促進銷售等方式粉飾業績的情況↟₪▩☁╃,“一經發現↟₪▩☁╃,將綜合運用專項問核☁₪✘、現場檢查☁₪✘、採取監管措施☁₪✘、移送稽查等方式嚴肅處理”•│╃╃。
此前已經被否決的IPO首發企業案例中↟₪▩☁╃,原因涉及粉飾業績的已經有些苗頭•│╃╃。比如深圳西龍同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IPO之所以被否決↟₪▩☁╃,主要原因正是公司淨利潤增長幅度與收入幅度不一致↟₪▩☁╃,且報告期內透過減員大幅降低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•│╃╃。
“監管層一定要保證申請企業的質量問題↟₪▩☁╃,好的企業大家都會比較支援過會↟₪▩☁╃,其次企業的規模也不是最關鍵的•│╃╃。”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•│╃╃。
邵宇認為↟₪▩☁╃,監管層一方面在加速IPO的發行↟₪▩☁╃,但另一方面從過會率的資料來看又有所下降↟₪▩☁╃,這意味著在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的問題上↟₪▩☁╃,是一直在做相應努力的↟₪▩☁╃,“監管層對於過會的嚴格稽核也是給未來市場良性運營的一個保證”•│╃╃。
董登新則認為↟₪▩☁╃,IPO提速常態化除了滿足投資者打新的需求↟₪▩☁╃,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未來推出註冊制改革的內在需求↟₪▩☁╃,不過他也強調↟₪▩☁╃,對IPO企業進行從嚴稽核的基礎↟₪▩☁╃,並不能隨著速度的加快而有所下降•│╃╃。